35、眩晕(1)阴虚阳亢眩晕(内耳眩晕)头晕目眩历八年,汤丸十剂病霍然

2014-12-17  2838  来源:奇难病临证指南 

35、眩晕 (1)阴虚阳亢眩晕(内耳眩晕) 头晕目眩历八年,汤丸十剂病霍然 汪xx,男,38岁。驻西安某部队干部。1969年8 月27 日初诊:罹患发作性眩晕8年。1961年秋起病时突发头晕,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恶心呕吐,耳鸣,闭目平卧则稍安,开目或头身转动时则各证,当时送某医院住院诊治,经检查诊断为内耳眩晕病,给予一般对症治疗,一周后渐缓解而出院。此后发作一至二次,症状与上相同,每次均需住院一至二周,方能好转。
近因在某单位支左,操劳过度,眩晕病复发,头晕而胀,自感周围景物旋转如立舟船,恶心呕吐,耳鸣困肢软,不思饮食:卧床闭目,不敢转动。脉虚弦而数,舌尖边红,苔薄黄。辨证:属眩晕。缘素患此病发不愈,肝肾本虚,近又操劳太过,使阴血暗耗,肝肾阴愈亏,肝阳上亢,致宿疾复发。治宜滋阴潜阳,稍佐和中止呕。随即针刺双侧内关穴以宁神止呕,缓其病势,并给处方:生地9克,白芍12克,五味克,鳖甲15克(先煎),牡蛎18克(先煎),玉竹9克,麦冬9克,杭菊9克,桔红9克,竹茹9克,茯2克,甘草3克,二剂,水煎服。
复诊(8 月29 日):头晕明显减轻,开目及转动时已无天旋地转之感,不恶心,能下地走动及进少量饮食,脉细弦,舌尖红苔薄白。宗原方去玉竹、甘草,加山药12克,钩藤9克,天麻12克。3剂,水煎服。
三诊(9 月2 日):各证均减退,精神好转,略感头昏、乏力,脉细弦、两寸弱,舌红苔薄白。此阳亢平复,兼见气虚之象,宜继用前法参以益气之品。处方:生地9克,白芍12克,五味子9克,山萸肉9克甲15克(先煎),牡蛎15克(先煎),麦冬9克,天麻12克,杭菊9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桔红,竹茹9克,3剂,水煎服。
并另拟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之丸药,缓调治本,以防复发。处方:生熟地各30 克,山萸肉24 克,山0克,茯苓30克,白芍24克,天麻24克,钩藤18克,鳖甲30克,牡蛎30克,羚羊角6克(另锉),五18克,麦冬18克,杭菊18克,橘红18克,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9克。
上述汤剂服完后各症消除,精神食欲复常,继服丸药二料。此后多次随访,前病愈后讫今已近9 年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