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

2014-12-09  3079  来源:常用中药 

山 茱 萸《本经》

 

 

别名 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为山茱萸壳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除去果核的成熟果肉。

山茱萸

  植物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7m。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地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0cm,宽2.5~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间有黄褐色毛丛;有叶柄。花先叶开放,伞形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总苞片4,黄绿色;花瓣4, 黄色;雄蕊4;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2室。 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阴湿沟畔、溪旁或向阳山坡灌丛中;有栽培。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东、四川、山西有分布。

山萸肉(色紫红者与色紫黑者)

  采制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有时酒制用。 药材 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肉厚约1mm。 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性味归经酸,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益肝肾:主治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等证。 2,收敛固涩:善治下元虚损,失于固秘,症见小便频数,遗精滑精等。 此外,还可用治自汗,盗汗,大汗欲脱及崩漏出血,有止汗,止血之功。

用量用法5~10g,大剂量可用30g。

使用注意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使用。

化学成分 含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罗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鳖甙(Ioganin)、山茱萸鞣质1、2、3、(cornus-tannin 1,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