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36感染性休克病案

2014-12-17  2797  来源:张云鹏内科经验集 

章节 36 感染性休克病案

感染性休克病案
袁某,男,38岁,住院号r733。
1973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1日。
病史:患者于11月25日突然右上腹疼痛,放射至右肩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有发热,无呕吐,饮食不下,小溲黄赤,大便5日未行,因病情危急,经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遂邀我会诊,中西医共同抢救。
舌诊:舌质红,苔焦黄而腻。
脉象:弦细带数。
检查:神志尚清,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腹肌紧张。血压60/50mmHg,四肢不温。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28.8×10’/L,中性粒细胞95%,淋巴细胞5%。
西医诊断:感染性休克。
中医诊断:阳明病(腑实证);黄疸。
辨证分析:湿热郁结,腑气痞塞,胆失疏泄,热毒内伏,正气受遏。
治疗原则:清泄湿热,攻下通腑,解毒宁胆以安正。
处方用药:生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元明粉15g(冲服)、银花30g、连翘30g、郁金30g、木香18g、黄芩15g、山栀15g、金钱草30g、茵陈60g、赤芍10g。
随访:1剂药后,大便2次,色褐,右上腹拒按减轻。其后仍守上方,略减其量,再服2剂,腹痛消失,饮食好转,大便通畅,舌苔薄白而不黄,脉细而不弦不数。最后,以疏理肝胆、健脾利湿之剂善其后,血象正常,血压上升并稳定,黄疸减退,体温正常出院。
按:阳明病,有经证,有腑证;一为无形热炽,一为有形热结。本案以发热、右上腹持续疼痛,大便五日未行,属有形之热结,阳明腑实证也,急以大承气汤主之。巩膜明显黄染,正如《伤寒论》(236)条所说:“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今以两方合而用之。又虑其热毒内伏,正气受遏,故还加银花、连翘、黄芩解毒以宁胆;木香以助枳、朴除痞满;金钱草、郁金、赤芍以助茵陈祛瘀热。总之,此为清热攻下法也,亦为祛邪安正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