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痨(童子痨)

2015-01-16  1638  来源:《姚贞白医案》 

虚 痨(童子痨)

董××,男,五岁,住昆明市西郊。时在1940年。

初诊:患儿已病数月,卧床不起,形容枯槁,肌肤消瘦。干咳声嘶,痰中带血。渴饮食少,日晡潮烧,夜间烦躁,自汗盗汗,溺黄便稀。脉虚数无力,左关稍大,右寸兼滑,舌淡红,苔薄少津。病属气弱阴虚,肝旺肺燥,脾不健运,日久症势纠缠。法当养阴清热,润肺、健脾平肝,不宜克散,拟方缓缓调治。

银柴胡6克 醋炒青蒿6克 白茯苓9克 地骨皮9克 空沙参9克 炒杭芍6克 京半夏6克 光杏仁6克 炙冬花6克 生甘草3克 浮小麦9克小红枣7枚

二诊:上方服五剂,潮热盗汗略减,它症同前。脉、舌尚无变化,仍守原意出入。处方:

广玉竹9克 天门冬9克 炒杭芍6克 白茯苓9克 炙冬花6克 银柴胡6克 醋炒青蒿4.5克 炙枇杷叶2片黑小豆9克甘草3克 炙桑皮4.5克 浮小麦12克 小红枣9枚 白茅根9克

三诊:上方服用十剂,痰血已止。潮烧、盗汗、咳嗽减轻,它症亦有显著好转。但易怒。脉细弦,舌淡红。是阴虚肺燥渐润,脾弱肝旺。再拟滋阴润肺,健脾平肝。处方。

银柴胡6克 苏条参9克 广玉竹9克 天门冬6克 炒杭芍9克 炙冬花6克 百合6克 浮小麦12克 烧乌梅2个小红枣7枚

上方连服十余剂,潮热全退,其它症状均渐消失。饮食增加,二便正常。面色转润,肌肤浙充,能下床活动,脉弱缓,舌红润。再为拟方,滋养肝脾,调补气血。

苏条参9克空沙参6克广玉竹6克天门冬6克百合6克淮山药9克 白茯苓9克 炒杭芍9克 京半夏9克广陈皮6克炙甘草3克莲子9克(去心) 小红枣7枚

[姚按]这种症候,不宜骤用温补,更不可专事寒凉。应本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的道理,先用滋润调达,然后平和补益。具体方法就是平肝、润肺,化痰止咳,养阴清热,健脾固中,后再补益气血。对于潮烧,要重视枢转少阳,调和营卫。兼有虫积,则忌“打虫”,宜用“化虫”之方,以免损伤元气。总之,用药不宜过急过猛,须缓缓调治,方能获得预期疗效。

[按]患儿脏腑娇嫩,况因素日少于荣养,感邪之后,治疗失机,其气留连,而致内伤。一脏先病,累及其它,脾弱阴虚,精气受损,而肝旺肺燥,虚热羁缠。形体赢瘦,即民间俗称“童子痨”也,治之难许速效。是案本内经“燥者濡之,损者益之”,谨守清润调达,平和补益,乃治虚损之要领.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