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49对“不整脉”的探讨

2014-12-17  1477  来源:张云鹏内科经验集 

章节 49 对“不整脉”的探讨

心律失常在古代医书中虽无此病名,但属中医“心悸”范畴,有脉象的变化,出现迟,促、涩、结、代、散、屋漏等脉,可称作“不整脉”。
一、病因
1.情志所伤《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气乱则脉失调匀。
2.痰湿阻络《濒湖脉学》云:“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促脉其因“时时喘咳皆痰积”指明痰湿阻络与结脉促脉都有密切关系。
3.寒邪凝滞《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可见寒邪导致脉道中的血流不畅而形成不整脉。
4.热邪亢盛《脉经》云:“热病七八日……脉代,舌焦干黑者死。”《濒湖脉学》:“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说明热邪能使脉中血流迫急,出现促脉,再如热毒炽盛耗伤阴血,血运不畅,则为代脉。
5.气滞血瘀《濒湖脉学》云:“结脉皆因气血凝”。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凝滞,血脉不通,痹阻心阳,脉因而不整。
6.气血不足《素问-脉要精微论》云:“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不整脉与气血虚衰有关。
7.脏气虚衰心主血脉,而血脉资始于肾,资生于胃,先后天之阳气是血脉发生的根本;肺朝百脉,肝藏血,主疏泄,血脉的调节有赖于肝与肺,因此心、肾、脾、肝、肺等脏的虚衰与功能失调,均能影响血脉的运行。
二、分辨虚实,确定治则
1.结脉虚实辨脉来有力而结,为阴寒内盛,气滞血瘀,因阴寒内盛,阳气不伸,气血瘀滞属实,治疗应以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养心安神为主。脉来无力而结,为心阳虚衰,因心气不足,心阳虚衰,鼓动无能,血瘀不行属虚,治疗应从扶正益气,改善心功能着手。
2.代脉虚实辨脉来无力而代,为心阳虚衰,脏气衰微,因心气不足,气血衰败,为虚证,治疗应以扶正益气改善心功能为主。脉来有力而代,为气机不畅或心神不宁的反应,因气血运行不畅,心神不宁,并非脏气衰微,故脉来有力而代,为实,治疗应以调理气血或养心安神为主。
3.促脉虚实辨脉来促而有力,为阳盛火亢,邪毒炽盛,《濒湖脉学》有“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若因痰积可用滚痰丸以消除痰湿。促脉而无力,为心气虚损,真元衰惫,伴有心惊、气短、浮肿、喘咳之心脏疾患,属“脏气违”、“真元衰”的表现,治当以温补为主。
三、脉证参合,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