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2016-01-03  1370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爆花子、水泻花
汉语拼音
shui hong hua zi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细蓼的果实。
资源分布
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采收和储藏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杂质。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剂型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取小鼠每天灌胃水荭子(即水红花子)煎剂、酊剂或石油醚提取物,连续10天,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及实体型)和肉瘤-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稳定,需进一步证实。
2.抑菌作用:荭草果实(即水红花子)水煎剂用打洞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mm和13mm。用挖沟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抑制距离分别为16mm和7mm。水煎剂的浓度为1:1。
3.利尿作用:陈方良等用大白鼠做利尿试验,按10g/1kg投予水红花子煎剂与对照组比较,6小时尿量分别为6.14±0.65和4.54±0.62ml/100g(P<0.05);流浸膏剂分别为6.96±1.32和5.6±0.96ml/100g(P<0.05),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机理可能为给药后引起血液胶体渗透压的增加,使水分大量进入血循环,导致肾小球滤过量增加,同时抑制了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所致。
药物配伍
1.配大腹皮:大腹皮温通辛散,能行气宽中,宣通水道;水红花子气香味咸,能软坚泻下。治疗腹满水肿。 2.配大黄:行血破瘀。 3.配穿山甲:活血通经;能治瘀血痞块、癥瘕积聚。
药性
咸;性凉
归经
肝;脾经
功效
活血消积;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明目
主治
胁腹癥积;水臌;胃脘痛;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适量,熬膏;或捣烂外敷。
用药禁忌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着忌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