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风在毁酒文化

2015-11-27  1485  来源:生命时报 

一些人认为,中国的酒文化害人不浅。

的确,许多人喝酒伤神,一些人因酒后失态,造成朋友反目、家庭不和,酒后开车造成一幕幕人间悲剧,个别地方的某些公务员喝酒喝成“烈士”,更让人们哭笑不得。世界卫生组织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至少有60种疾病和酒精直接有关,这其中包括了人们深为痛恨的脂肪肝、胰腺炎、心脏病、癌症……这还不算,各地涌现出形形色色的贵族酒、高价酒,又年复一年地让酒文化和拉关系、走后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揪扯不清。而这其中牵扯的偏偏又是社会中坚、精英人士,可不是么,若不是有权或有钱,谁又能天天对酒当歌呢?

可问题在于,这些难道就是“酒文化”?古今中外,关于酒文化的佳话有许多,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几个要素。

一曰酒色。酒色也就是酒的本色,饮酒不是饮驴,非其酒不饮,非其地不饮。南国春暖,桂花酿酒可助游兴;帘前久雨,青梅煮酒可增谈资;醉卧疆场,葡萄美酒可增气魄。

二曰酒友。俗话说的好,酒逢知己千杯少,不论是青春雅集,曲水流觞,或是红袖添香,灯下对酌;不论是好友,把盏谈笑或是长亭送别,言在杯中,和什么样的人饮酒,就是和什么样的人交友。

三曰酒德。所谓酒德,就是饮酒的礼仪和规矩。在中国,春秋时就有“朝堂之饮不得继烛”、“君臣之饮礼不过三巡”等明确的饮酒规范,有只能斟半壶半杯、多斟就会自动漏光的酒具倒流壶、警世杯;在国外,不同的酒搭配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酒杯,品酒、饮酒的次序、礼仪,更是足可以写好几本厚厚的书。

当然这些只是酒文化的基本元素,有些人以酒佐歌舞,有些人以酒伴诗剑;有些人热衷于研究名酒产地,考究各种中外名酒的历史传承;有些人对酿酒原料、工艺、土质、水质饶有兴趣;也有些人滴酒不沾,却热衷于收集酒瓶、酒杯、酒标乃至酒塞酒瓶盖……

这些五花八门的“酒文化”,可以娱人,却不足以害人。据说在中国,最早造酒的人是仪狄,他把造出的第一瓶酒送给大禹,大禹饮后长叹,这酒是好东西啊,可以后一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仔细分析这句也许是最早谈论“酒文化”的言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害人的并不是酒或酒文化,而是另外一些东西。吃喝风首当其冲。

自古至今,中国的吃喝风盛行不衰,当然,这并不仅仅是要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有酒有肉才能谈得上交情。于是,吃喝风绑架了“酒文化”,酒成了忠诚度和友情深浅的一种考验。于是,“酒风”从北刮到南,从民间来到上层……“无酒不成席”俨然成了真理。殊不知,这阵风既伤害了身体,又败坏了风气,更滋生腐败,是害人、害社会、害国家的根源之一。因此,“吃喝风”才是真正的罪魁,酒本身是无辜的,真正的责任,应由这种不健康的风气、思潮和行为来承担。“吃喝风”不改,饮酒会伤身、不饮酒也会伤身;喝酒会坏事,戒酒同样会坏事。因此,杜绝“吃喝风”,清除形形色色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不健康风气,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本末倒置,片面跟“酒文化”过不去。毕竟“小酒也能怡情”呢。▲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