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2016-01-03  1389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茅菅、白花茅根、丝茅、万根草、茅草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
汉语拼音
bai mao gen
英文名
Lalang Grass Rhizome, Rhizome of Lalang Grass
药材基原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鳞片状的叶鞘,洗净,鲜用或扎把晒干。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1.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 2.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剂型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剂和水浸剂灌服,对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给药5-10天,利尿作用最为明显,20天左右即不明显。但所用剂量特别是动物进水量均不清楚,又无对照组,尚需进一步研究。也有人认为白茅根的利尿作用与其所含的丰富钾盐有关。
2.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但白茅根含钙较多,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动脉出血处,压迫1-2分钟,有止血作用。临床用白茅根治疗鼻衄。
3.抗菌作用:白茅根煎剂在试管内对福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志贺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却无作用。
4.对心肌86Rb摄取量的影响:白茅根水醇综合提取物胙腔注射可使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量增加。
5.其他作用: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的收缩及代谢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作用。也有报道,白茅根无解热作用。
药物配伍
配生地,凉而不滞,透邪外出;配鲜芦根,清热生津,利水;配藕节,凉血止血力增强;配石膏,相须相辅,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配赤小豆,利水通淋,导热下行,且清而不过,利而不猛;配车前子,利水通淋,凉血止血;配芦根,清热生津功强。
药性
甘;寒
归经
肺;胃;心;膀胱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
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涂。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2.《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3.《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