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心语-论小青龙汤证

2015-02-01  2449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现在讲伤寒的大都从方证入手,有是证则用是药,方证对应的确是一条捷径,而学习伤寒单单讲方证对应而不明其理则我想是不能深入理解《伤寒论》的,我学习伤寒论的思想就是理解记忆,明理方可变通。统观伤寒论各方证,每一条都有一个发病的机理,抓住这个机理才会真正理解伤寒论的条文所指,其用药的目的何在。近日温习伤寒论,若有所思。今日重温小青龙汤,在与《内经》的一些条文对照后有一点新的体会,今记录于此,望同仁们斧正。

现今很多医生论伤寒,都强调是外邪侵袭人体后逐渐传变发展所致,强调的都是外邪,讲的都是驱邪。而《内经》开篇即谈论养生,强调的是人体应该重视正气,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其谈论了人体疾病形成的首要条件是人体自身机能的衰退,不能正常抵御外邪的侵袭所致。而不是取决于外在邪气的强盛与否,同一天气下,体虚的会犯病而身体强壮的则不会就很好的说明了人体正气的关键作用。如《素问。咳论篇》中提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肺咳。”这段经文讲的虽然是风寒先伤皮毛,而其内在意义却是因为肺寒,也就是因为肺寒后不能抵抗外邪,如果再感受风寒了,就会形成咳嗽。在《伤寒论》中提到伤寒的形成亦是两感于寒,指的也是人体阳气先虚,不能正常温眴机体而内寒,内寒召外寒,内外合邪方可形成伤寒。那么疾病的治疗关键也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只有人体自身机能强盛了才会去抗御外邪。这也好比一个国家必须国力强盛才能正常的抗御外敌的入侵。

下面我谈谈我对小青龙汤的理解: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四神兽之一,其统管东方,主要就是负责升云布雨的。中医认为云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内经》提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也就是说云的形成必然是土地中的水分向上升腾,在太空中凝聚而成。青龙的职责就是升腾地气,上变为云雨。我们再看看《素问。经脉别论篇》提到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里说的亦是饮食进入人体后通过脾胃的打磨变为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而这些精微物质就要靠肝(青龙)的作用向上输送于心肺,再通过心肺的作用而输送于皮毛和全身。肝(青龙)在这里升精亦既是升云也。

我们再来看看小青龙汤证的条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这条的关键有两句“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外寒内饮。这条与《素问。咳论》里说的“肺咳”完全是一个意思。“伤寒表不解”外有寒邪。“心下有水气”也就是胃脘部有寒饮,而这胃脘部的寒饮才是此条文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心下有水饮(寒饮)才会有肺咳和其他的一些或然证。水饮扰胃则胃气上逆而干呕,水寒射肺则咳喘,水不化津则口无所滋而口干,水走肠间清浊不分则下利,水寒气滞致气机不利则小便不利少腹满。统观此条之关键就是水饮内停。

这个心下有水气就好比自然界中大雾弥漫的天气,这种天气阳光被遮挡,地面也相当的潮湿。也好比久雨过后到处稀泥和浑水。这种天气必须要阳光普照地气上腾,才会阴霾散去还大地自然一片清爽。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干姜、白芍、半夏、细辛、五味子、炙甘草这八味药物组成,这八味药在机体起到什么作用呢?我的理解是桂枝强心通阳,心为太阳,桂枝就好比是加强了太阳的热力。干姜健脾阳,脾为土,干姜就如拨开云雾,可以使阳气直达中土。半夏的目的是引阳入阴,使心(太阳)的热力能够达到阴土(脾)。细辛的目的是启动肾中的元阳以温脾土,其好比土中之潜阳。此方中麻黄最起关键作用,其目的是启肝气以升腾胃脘部的水饮,故号青龙。白芍的目的是将水饮化为正常的津液,以利于肝气的升腾,入心而养营血。五味子收敛肺气,亦如将向上升腾的水气聚为云而复变为雨。炙甘草则是防止水气升腾太过,目的是调和作用。全方八味协同作战,其升中有降,开中有合,散不伤正,收不留邪,则人体阴阳升降之机调,水饮自除,而机体功能归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