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问

2015-04-17  148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人生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问

《左传》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临证指南医案·华序》解释得很好:“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我的见解是:立德就是讲做人,立功就是讲做事,立言就是讲做学问,说到底人生就是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问。

立德:为人之道

中国哲学中的“道”含义极其深刻,有许多种解读。有一种说法我颇以为然,道即道路,可以引申为行为的规则;道还可以解释为“说”,进而引申为言论的法则。合起来就是人言行的规矩,或者是做人的规矩,不妨再进一步引申理解为人生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人生简而言之就是求道、悟道、得道的过程。

求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做人的道理不失为良策。余秋雨先生说:“文化可以滋润生命,生命也可以滋润文化。”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可以增长智慧、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品格。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教授说: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是《论语》和《老子》,它们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论语》是儒家的代表作,核心思想是“仁”。“仁”的实质是“仁者,爱人”,“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儒家注重“入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作,核心思想是“无为”。“无为”即顺应自然变化,“道法自然”。道家注重“出世”,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读书有助于塑造灵魂,人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知识是经验的固化,是实践中人们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文化是人的人格的集中反映,我们切莫做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

立功:创造生命的意义

哲学家尼采说:“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获得尘世幸福,赢得生存竞争;另一种是文化教育,其目的不是个体生存需要和尘世幸福,而是直面永恒的生命意义。”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胡适先生曾经说过:“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你要給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身做点有意义的事。”曾经有一位学者去某大学作学术报告,有学生递上纸条问:请问先生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说实话)?学者想了一想说:生命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但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创造意义来生活。“立功”就是创造生命的意义。有一位哲人讲得好:生命不等于生计。如果我们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度过宝贵的人生,那跟一般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年轻人正值风华正茂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该珍惜青春年华把最美好的时光用在最美好的事情上,为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体现人生的价值。

立言:做学问是读书人的一种的责任

什么是学问?学问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包括思想、价值、和见识,一句话,它包括人类精神文明最核心的一些东西。《白虎通》:“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所未知也”。追求学问不仅仅是追求纯粹的知识,也是在追求人生的觉悟。

大凡读书的目的有三种:一是为谋生而读书,学习知识和技术可以谋生;二是为谋心而读书,谋心就是安顿人的灵魂;三是为谋道而读书,谋道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了做学问,学问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包括思想、价值和见识,旨在追求真理;二是追求人生的觉悟,创造生命的意义。

我觉得能以医生为职业是很荣幸的,它既是谋生的,也是谋心的。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可以谋生;把学到知识和技术,治好了患者的病,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心里充满了快乐,充分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就是谋心;最困难的是谋道,达到某种境界,就非易事。达到三谋,才算是真正称职的医生。

我认为作为一个读书人,更应该做学问。一个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问,首先不是因为要找个饭碗或者谋生,因为实际上没有学问的人同样可以谋生,甚至可能获得非常成功的生计。当我们选择以学问为终身志业时,实际选择了对于事业的责任。“立言”,就是做学问,承载学术的延续和读书人的责任。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