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下的中医思维

2015-04-17  176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现在,中医发展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继承,大家都认为有必要,而创新就比较复杂,说到底就是中医要不要现代化,能不能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有一种说法是中医如果不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发展,另一种说法是中医如果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就意味着被西化了。这个问题究竟如何理解呢?

以买西瓜为例,挑西瓜的过程与中医“四诊”相似。晚上买西瓜,看不见西瓜的样子,可以用电灯或手电筒照一下,如果一定要说使用了电灯就是西医的方法,这完全没必要。现代的方法完全可以借用,为什么不能用呢?

事实上,无论是临床诊断还是基础研究,我们都应该不排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核心的问题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决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更不能用西医来验证中医,甚至否定中医。有些人经常“想当然”,认为如果从病人的痰中培养出结核杆菌就是肺结核,肺结核就是肺痨,肺痨就是肺阴虚,所以,痰中有结核杆菌就是肺阴虚;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就是消渴,消渴就是阴虚燥热,所以,血糖升高就是阴虚燥热,这样的思维显然是错误的,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实践都表明,糖尿病并不等于消渴,特别是有些形体肥胖的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既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也没有阴虚燥热的其他征象,如果简单地认为就是消渴病,就难免会张冠李戴,难怪有些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对他们无效,而有些经研究证明没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却对他们有效。

所以,核心的问题就是思维。我们应当用中医的思维指导临床和研究,赋予这些检查指标的中医学含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现代的一些手段和指标完全可以用来为中医服务。事实上,中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汲取当代的先进技术。例如,中药的剂型从汤剂到丹、膏、丸、散,再到现在的针剂、颗粒剂;针灸的器具从砭石到铜针、银针、钢针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中医诊断水平,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拒绝使用。就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戴眼镜,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过去要通过肉眼观察尿液的颜色来诊断血尿,而现在即便从肉眼看尿液的颜色与正常的无异,但是如果通过显微镜看到尿液里有红细胞,也可以诊断为血尿。再比如远程会诊,患者不在现场,医生虽然不能亲耳听到患者的声音,但是通过网络电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听诊的不足。

因此,在现代中医临床或研究中,应当积极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弥补传统“四诊”方法的不足,同时,我们还应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探讨现代的研究结果与中医的关系。但是一定要克服思维的偏差,千万不能中、西医随意套用。

笔者有一个学生,研究的课题是代谢综合征与痰证的关系。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根据中医“肥人多痰”的理论,可以认为“痰”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特点,但是“痰证”的辨证依据是什么呢?因为腰围、体重指数是肥胖的重要标志,因此,腰围和体重指数当然可以作为“痰”的辨证依据之一,这一点不管从什么方面说都不会有疑义。实际上,古代中医在诊断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量化的标准,如《难经》中关于诊脉过程中医生的指力,就有“三菽之重”、“六菽之重”、“九菽之重”等的区别;脉的快慢就有“三至”、“四至”、“六至”等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中医的诊断思维。不可否认,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医选择了一条从整体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道路,然而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依然用是否可以“量化”、指标的“大小”或“先进不先进”来作为衡量“是不是中医的标准”,显然是片面的。

我们把中医师比喻为“瓜农”,说的实际就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整体观念。这本身就是中医的优势之一,千万不要因为中医在诊断过程中没有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而认为它是落伍的,现代有一种研究方法叫“随机抽样”,具体做法就是在一个研究群体中随机抽出几个样本来代表它的总体状态,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科学的。但“随机抽样”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对某一群体的整体状态进行判断。而中医本来就是立足于整体,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老祖宗留下的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相比于局部的方法应该是更先进的。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