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2015-12-23  1351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火镰扁豆、眉豆
汉语拼音
bai bian dou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成熟种子。
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和储藏
秋季种子成熟时,摘取荚果,剥出种子,晒干, 拣净杂质。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白扁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白扁豆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药典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
剂型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100%白扁豆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解毒作用。白扁豆水提物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毒性白扁豆中含对人的红细胞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不溶于水的凝集素,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故属毒性成分。另含一种酶,有非竞争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加热亦降低其活性,于10mg/kg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thrombin),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s延长至60s。
用白扁豆提取的凝集素可区分人和羊、牛的红细胞,因为此凝集素仅凝集人的红细胞,法医可用此探测人血。
药物配伍
药性
甘淡;微温;平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化湿,消暑
主治
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生品捣研水绞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