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石蚕

2016-01-04  1221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甘露子、滴露、地蚕、甘露儿、土蚰、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地牯牛草、地纽、螺丝菜
汉语拼音
cao shi can
英文名
Rhizome of Bear's-foot Fern
药材基原
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的块茎及全草。
资源分布
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采收。挖取块茎,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剂型
药理作用
草石蚕地上部分含有的异高山黄芩素甲基醚-7-O-β(6″-O-乙酰基-2″-阿洛糖基)葡萄糖甙0.25mmol/L能增强氯化钙所致透明质酸酶的活化作用,直到0.2mol-L仍呈浓度依赖性能活化作用,但在0.5mol-L时此作用明显减弱;洋丁香酚甙0.5mmol-L浓度下对透明质酸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强作用;异高山黄芩素7-O-β(6″-O-乙酰基-2″-阿洛糖基)葡萄糖甙完全未见增强作用,反可较弱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1]。
草石蚕所含水苏碱略有乱味,无甚药理作用,口服后原形自小便排出。它能减慢蛙心的收缩频率[2]。
药物配伍
药性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肺;肝;脾经
功效
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
主治
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用药禁忌
1.《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 2.《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