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滋补酒的酿造

2016-01-05  1225  来源: 

很多人生活中会有饮用滋补酒的养生习惯。滋补酒指的是在酿酒过程中,添加中草药,以滋补为主,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滋补酒,根据其功能,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下面我们来看下古代滋补酒的酿造:

远古时期滋补酒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周礼》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 鬯 '。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

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

《养生方》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帛书之一,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但可惜这些药方文字大都残断,只有'醪利中'较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

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

《皇帝内经》中有'左角发酒',治尸厥,'醪酒'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鸡矢酒'治臌胀。

汉代至唐代之前的滋补酒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乌发防脱发 试试五款食疗方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