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不过如此—专家教你化解压力

2015-02-01  3090  来源:大众卫生报 


压力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你不去想它,或许好像觉得它离你很远,你一想它,就会觉得自己生活特别的沉重。压力就像无形的杀手,如果你处理好了,它可能会促进我们的事业和生活,但如果你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很多后果。所以,压力需要我们有效地去管理。那么,到底压力与我们的工作有怎样一种联系?我们又该怎样管理自己的工作压力呢?

压力无处不在

什么是压力?先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吧:我们平时端一杯水,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让你端一小时,你会感到手酸;如果让你把这一杯水端24小时,你还会受得了吗?这时候,你就会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因此,压力是个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或心理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是自己难以控制的,所以,我们也说压力无处不在,压力无时没有。

压力具体特征

首先,压力往往指向将来。过去的事情很少会造成压力,我们往往担心的是将来的某一件事情。

第二个特征,压力一定会对你造成一种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最终你会不会因为压力而倒下,并不直接取决于外界刺激本身的严重性,而是取决于你对这个刺激的反应程度。

第三,在压力之下,往往出现各种各样躯体上的不舒服。比如说神经系统,会出现头疼、头晕;心血管系统,可能会出现心慌、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些情况;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胃肠道蠕动加快;泌尿系统,会出现尿频尿急,总是想上厕所,但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多小便。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压力本身往往没有那么大,但是表现的反应往往是大的,也就是说外界因素跟他现在表现出来的状态,实际上没有对等的关系,这就叫压力。

压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当中,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压力。如工作岗位不满意、职称没有竞争上、预期的工资目标、奖金没有实现、人际关系不良等,会造成压力,也是我们压力来源的重要内容。还有一种情况来自我们自身的,比如说身体不好、有慢性疾病,看病吃药后,症状还不能解除。第三是理想和现实有差距,也会造成我们内心很多压力,这是很多年轻人容易出现的。这时候抱怨会非常多,压力也跟着而来。

压力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适度的压力不会有危害,甚至会促进我们更好地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如果压力特别大,会产生什么后果呢?第一个后果就是造成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完全无法工作学习。如果压力过大,会让你整个功能受损害,这是最大的危害。第二是长期处于压力之下,身体健康状况会受影响。很多病跟压力过大有关系,如冠心病、糖尿病、肿瘤,跟长期压力积累,造成肌体功能的损害不平衡都有关系。哮喘、神经性皮炎等也跟我们的情绪和压力有关系。第三,压力过大的人,往往人际关系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为什么?因为他总是心烦意乱,总是发脾气。

有了压力怎么办?

杨甫德:第一,工作、学习、生活一定要有计划,有规律,压力感就会减轻。可以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去做,先做最急的,最重要的,今天做多少算多少。如果有这样一个心态,压力一般不会太大。

第二,就是一定有足够的睡眠,我们不能牺牲睡眠去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健康人应保证每天睡眠6到8小时。

第三,就是尽可能保证愉快的情绪。因为你乐观一点,你看问题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如果你这一天喜怒无常,随时发脾气,对健康是不好的。一定要学会让自己笑一笑,轻松一下,脑子里面什么都不想。

第四,学会排解压力。通过运动、听音乐、宣泄、饮食等调节情绪。

李峰:实际上,压力是主观感受。压力产生以后,人体产生的反应是应激。从中医角度来讲,包括中医的古代哲学,给人提供特别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就是太极。当你面临着很大任务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承受不了的时候,你可以适当把一些压力或者工作转化到别人身上。

孙春云:当我们心理有很大压力时,一定要宣泄出去,就像我们平常打扫卫生,把灰尘垃圾扫出去一样,我们进行心理上的谈话、倾诉,这叫扫除心理垃圾。当然,我们倾诉时一定要找能理解我们的人,他可以理解你这种倾诉,允许你把垃圾倒出来,然后我们才能轻松地缓解压力。

从饮食角度来讲,有一些食物是可以帮助你放松的。放松是缓解压力最重要的方式,比如说芹菜、茼蒿、香蕉,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缓解压力的,能够让人放松一些。甚至吃巧克力一类的东西,也会帮助调节情绪。因为像巧克力、奶酪这些东西吃进去之后,就会增加大脑中调节情绪的某些物质的含量。

怎样保持良好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那种不得不去承担的压力,又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保持良好心态呢?

李峰:实际上很多时候,压力还来源于自己的体力上。比如说主持人,可能头一次主持节目的时候,觉得很紧张,有压力。但十次以后觉得这事太简单了,一步步走就完了。但是潜意识里仍然保留了第一次感觉,硬要把它当成一个负担。那么当主持人带着负担往下走的时候,面临的东西将是不耐烦,心理准备不够。这时候有两个问题要注意。第一个要认知,把它作为一个常态去处理,习惯了,我把它一步走就完了,就像完成作业似的,成为一种模式化,或者程序化的管理,这时候让就能从应激状态解脱出来。第二就是要缓解躯体的记忆,人对应激躯体会有记忆的。一到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心跳加快,如果自己能调过来就调,调不过来的话,可以适当找专家,用药物也好。

孙春云:有人遇到压力时,会先想“这个压力给我带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个最坏的结果是“我能接受吗?”它最坏不过如此,再去处理这个压力的时候,可能就会好办得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当我们把最坏的结果先列出来,看自己能不能承受?如果能承受,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放松。如果这个最坏的结果,我们承受不了,我们可以有一些方法。比如说最坏的事情,现在你觉得承受不了,但两年以后,五年以后,或者十年以后,我们好像看人生电影一样。现在对我们来说也许是压力,当十年以后,这些事也许就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指导专家:

杨甫德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

李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孙春云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