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蓼

2016-01-04  1371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水冬瓜、水丁香、水苴仔、水黄麻、水杨柳、田蓼草、红麻草、银仙草、田痞草、水蓬砂、水油麻、山鼠瓜、水硼砂
汉语拼音
ding xiang liao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
资源分布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和储藏
秋季结果时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剂型
药理作用
丁香蓼水提取物去除鞣质后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和诃子次酸三乙酯,体外抗菌试验证实对宋内、舒氏、鲍氏、志贺等痢疾杆菌及金葡球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药物配伍
药性
味苦;性寒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
主治
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淋痛;水肿;带下;吐血;尿血;肠风便血;疔肿;疥疮;跌打伤肿;外伤出血;蛇虫、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