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案评析四、经行吐衄案二则例1:

2015-02-11  1679  来源:《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经验摘要》 

名案评析四、经行吐衄案二则例1:

蔡某,女,25岁,未婚,1975年12月17日初诊。

主诉:经行鼻衄,伴腹痛。

患者13岁月经初潮后,周期基本正常,有痛经。自23岁至24岁,偶有几次经前鼻衄,几滴而止,诊为“倒经”,经服中药而愈。1975年9月25日正值经前,下夜班午睡后,突然大量鼻衄,从口鼻中涌出,色鲜红夹有血块,即到广州某医院急诊。一昼夜中经注射药物和填塞鼻腔处理未能止血,入该院五官科住院。检查所见:“鼻中膈左侧前下方有糜烂面,有多量血液涌出”。内科会诊认为鼻出血与内科关系不大。入院后6天,共鼻衄约2111毫升,输血611毫升。住院18天鼻衄暂止而出院,出院诊断为“代偿性月经”。自从9月大量鼻衄后,至今未愈,月经周期不定,经量减少,经色深红,痛经。昨天下午鼻衄,量少,经行第三天,未净,量不多,色黯红。睡眠欠佳,纳差,疲倦,面色晦黄,唇黯,舌黯尖红,边有瘀斑,苔白微黄厚腻,脉弦滑。

诊断:经行吐衄。

辨证:肝郁化火,火气上逆,兼有脾虚湿郁。

治法:清肝降火,引血下行,佐以健脾化湿。

处方:生地、怀牛膝各15克,丹皮、黑栀子、赤芍各9克,丹参、佛手各12克,山楂肉、绵茵陈各15克,藿香6克。3剂,每天1剂。

1975年12月27日二诊:服药后胃纳转佳,睡眠好,但头晕,舌黯红稍淡,苔薄白,唇黯,脉滑略弦。服上方脾湿稍化,除继续引血下行外,兼养血和肝。处方:干地黄25克,白芍、怀牛膝各15克,丹参、黑栀子各12克,山楂子15克,赤芍、香附各9克,云苓、桑寄生各21克。4剂。

1976年1月14日三诊:月经9日来潮,现未净,12日衄血21毫升左右。面色仍稍晦黄,唇黯红,舌有瘀斑,苔白微黄腻,脉弦滑。仍受前法,并加强舒肝之品。处方:柴胡6克,云苓25克,白芍、白术各12克,黑栀子、丹皮各9克,丹参、怀牛膝各12克,桑寄生15克。3剂。

1976年2月11日四诊:末次月经2月6日至11日,量较前几次稍多,色暗红,有血块。经期中仅有少许血丝从鼻孔流出,心烦不安,胃纳欠佳,舌尖红,边有瘀点,苔白略厚,脉弦滑。治则如前。处方:怀牛膝、丹参各15克,云苓21克,白术、白芍、佛手各12克,桑寄生15克,干地21克,黑栀子9克。4剂。

1976年3月15日五诊:月经将潮,今日来自觉喉中有血腥味,但未见鼻衄,自觉胸翳和小腹胀痛,夜寐不宁,小便短赤。舌淡黯,边有瘀点,苔白略腻,脉弦滑。肝气尚郁,兼有瘀滞,治法除继续引血下行外,加强解郁行气化瘀之品,以巩固疗效。处方:丹参12克,川牛膝15克,黑栀子、丹皮、桃仁、郁金各12克,云苓21克,白芍、山楂肉各15克,青皮9克。4剂。

1976年6月12日六诊:末次月经5月25日,5天干净,量中等,色深红,痛经减轻,无鼻衄,仅于经后自觉喉中有血腥味。舌尖红,质淡黯,苔白,脉细弦略滑数。守前法。处方:丹参12克,怀牛膝15克,黑栀子9克,云苓25克,生地、白芍各21克,淮山药、车前子各15克,香附9克。5剂。

1976年9月22日七诊:近几个月来已无鼻衄,亦无自觉喉中血腥味。痛经减,腰痛已瘥。

精神好,胃纳可,月经正常。末次月经9月16日,量中等。面色红润,舌质淡黯尖稍红,苔白略腻,脉弦滑。处方:丹参15克,怀牛膝15克,黑栀子9克,云苓25克,淮山药15克,甘草3克,北沙参、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4剂。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