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分泌的那些有趣激素?

2016-01-05  1343  来源: 

爱情是什么?

文学家、社会学家、热恋的情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诠释。而科学家对爱情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奇妙爱情的本质。美国著名科普杂志《发现》月刊发表了一篇关于破解爱情秘密的文章。文章说,像所有情感一样,爱情源于大脑。我们感受到爱的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系让我们产生这些情感。

什么是激素?

激素(Hormone)也音译作荷尔蒙或贺尔蒙,在希腊文原意为“兴奋活动”,是由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激素在人体内的量虽然不多,它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神经信号传导等起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见钟情只需要1/5秒

当你看见一个你钟情的人,大脑内产生欣快感的化学反应立刻开始,这个过程只需要1/5秒,当你看着或者想着你爱的那个人时,大脑中有12个区域开始活动,分泌多巴胺、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素、催产素。这些反应跟接受一小剂可卡因的大脑反应一样。

去肾上腺素:爱的导火索

去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使心跳加快,兴奋不已,出汗、脸红的周外神经兴奋,说明你可能对异性有“爱”的感觉。

多巴胺:恋爱物质

平时多巴胺的释放是受抑制的,只有遇到大脑皮层“认可”的异性时,多巴胺才会大量分泌,使人第一次产生爱的感觉。多巴胺也被称为“恋爱物质”。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的数量有关,受多巴胺的控制。

多巴胺为爱情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当你头脑中充满着这种激素的时候,也正是你意乱情迷的时候。但很不幸的是,在人体内这种激素不可能永远处在这个较高的水平上,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总是试图将人体的状态调整回正常状况。一旦多巴胺减少甚至消失,人也就从这样的迷醉状态中恢复过来,或者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失去了爱的感觉。视个体和环境的差别,一般来说,多巴胺的浓度峰值可以持续6个月到4年左右的时间,平均不到30个月(约两年半)。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

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

苯乙胺:来电感觉源泉

当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人体内被激发产生大量“情爱物质”,此时双方的血液中苯乙胺的含量比平时高出2—5倍之多。苯乙胺最能使男女产生狂热之恋,生死之情。俗话说的“来电”的感觉就是苯乙胺的杰作。当人们经历爱情放电期时,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叫做苯基乙胺(phenylethylamine),简称PEA。

苯乙胺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对方的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则视而不见,于是,就出现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感效应。科学家发现不少食物里含有此种爱情激素。如果你想要强化狂热的感觉,可以多吃些巧克力、乳类、花生、香蕉、核桃仁、枸杞子、枣类。值得一提的是,咖啡和浓茶也含有苯乙胺。

内啡肽:婚姻物质

当人们步入婚姻的殿堂后,身体会分泌内啡肽(endorphin),给人温馨,安逸的感觉。在轰轰烈烈地爱过之后,随着多巴胺的浓度下降,我们需要另外一种爱情物质——内啡呔来填补激情,让人产生对稳定关系的依恋、温暖、安逸、平静感觉。如果说苯乙胺的效果类似于摇头丸,则内啡肽的效果类似于吗啡。所以,多巴胺被称之为“恋爱物质”,而内啡肽被称之为“婚姻物质”。

后叶催产素:一夫一妻激素

科学家发现一种可以防止男人出轨的激素。这种激素叫后叶催产素,也被称作“拥抱激素”,科学家们发现,这种“一夫一妻激素”可能会使男人忠于自己的伴侣,远离诱惑。更神奇的是“一夫一妻激素”不但能加强男女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能加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发现这种激素的德国波恩大学的科学家赫尔曼称,之前的动物实验发现,后叶催产素是动物对伴侣保持忠诚的关键。如今,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证明,后叶催产素同样对人类有此作用。

褪黑激素:相思病的激素治疗

目前有两种激素可以用来治疗相思病,一种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在当夜晚来临时就会分泌,它能促进睡眠、调解时差,并具有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褪黑激素能抑制大脑中多巴胺的活性,从而有助于缓解失恋或相思病的痛苦。

血清素:给你一杯忘情水

另一种治疗失恋的激素,被称为“最好的忘情水”可能是血清素,足量的血清胺有益于稳定5—羟色胺、血清素。血清胺有益于稳定和放松情绪,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情,可以有效缓解失恋症状。抑郁症是失恋造成的情感性精神病之一,主要病症就是血清胺的分泌减少。实验证明注射血清胺可以使人从失恋的痛苦中迅速解脱出来。

多巴胺分泌过多,后叶催产素分泌过少:婚外情元凶

如果有人的多巴胺分泌过多,而后叶催产素分泌过少,他(她)会见一个爱一个,这两种物质的分泌水平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这给花心和“婚外情”的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