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石榴根下寸白虫

2015-10-24  1353  来源:《历代无名医家验集》 

槟榔石榴根下寸白虫

蔡定夫(戡)之子康积,苦寸白虫为孽。医者使之碾槟榔细末,取石榴东引根煎汤调服之。先炙肥猪肉一大脔,置口中,咽咀其津膏而勿食,云:“此虫惟月三日以前其头向上,可用药攻打;余日即头向下,纵药之无益。虫闻肉香,起咂啖之意,故空群争赴之,觉胸中如万箭攻攒,是其候也,然后饮前药。”(按:服法可取)蔡如其戒,不两刻,腹中雷鸣,急奔厕,虫下如倾,命仆以杖挑拨,皆联属成串,几长数丈,尚蠕蠕能动,罕患顿愈。《名医类案》引《夷坚志》,此方亦载《杨氏集验方》(宋代)

【按】文中二药同用,其疗效可信。更可取法的是服法和日期问题:即是“炙肥猪肉,咽咀而食”,这“炙”字,为煎炙油脂使之焦香,是蛔虫最喜爱的食品。咀咽而勿食,正是引诱蛔虫嗷嗷待哺;在它张口等待食物之时,即以药物灌之,可使蛔虫尽食而无遗。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较简便,即是先令患者饥而勿食,然后炒花生、蚕豆等极香,患者待在锅旁,久之,略食三二颗,然后投以杀虫药。

还有“此虫以月三日以前其头向上,可用药攻打;余日即头向下,攻之无益。”这一说法,可以理解为每一动物,在其生活中,必有一段时间为吸取营养期,一段时间为休息期,另一时间为孵卵期,或者为哺育期。据记载,蛔虫吸取营养期(也即是进用杀虫剂的时期)为每月之初(当然,凡是旧医书的月日是用“农历”的)。服法与日期,我们遵用很久,都证明其不讹。

另外是是剂量的问题:相传清代名医叶天士治一蛔厥,极危重,思考再三,用了大剂量的信砒,嘱咐病家,必须一次服完。如减少剂量,余药不可再服,则再发即无救了。结果,病家畏信砒太多,服了一半,下虫很多。下次再发,病势更剧,再服前药一半,果然不救而死。人问叶天士,同是一药,何以前效而后死。叶云:蚘也有嗅觉,而且很敏,首次未吃信砒的余存蚘虫,下次再闻到信砒,即闭口不食,于是人受其毒了。医经上说:“大毒治病,衰其大半而止。”这是指用猛药治邪,而不是指杀虫,杀虫要“去恶务尽”,否则它滋生极快,后患更为严重。从这一点看,《千金方》的记载“槟榔二七枚,为末;先以水升半煮槟榔皮,取一升,空心调末方寸匕服之。经日虫尽出;未尽再服,以尽为度”中,“调末方寸匕(量太少),“未尽再服”二句是可研究的。吾主张一定要采用控制毒药极量的制度。

  • 关联搜索